河涓岸绿陌阡怡,柘树成林烟雨浓。
迎龙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西南部,南临杭州湾,浦卫公路贯穿全村。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庄;短短几年间,乘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迎龙村“换道超车”,努力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让村民在“看得见发展,记得住乡愁”中获得满满的参与感和幸福感,全村实现了从颜值到内涵的双“蜕变”,不仅作为全市唯一入选村编入了国家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19)》,更成功创建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家门口好去处,成为深受市民追捧、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
美丽约定: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
民主法治建设是乡村治理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建设法治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国际化大都市的郊区农村如何用法治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奉贤区不断探索“人民乡村人民治”的建设之路,将法治精神和礼奉贤人文化融入到村规民约当中,让法治化框架下制定的村规民约成为乡村治理的“宝典”,为“美丽乡村”立下“美丽约定”。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美丽约定十条》全区推广的身后,迎龙村就好像一把“密钥”不断输送着经验支持,作为唯一村级单位,迎龙村参与《美丽约定十条》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有力的阶段性成效。
“美丽约定”不是花架子,条条都有针对性,且都要落到实处,将村民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日常宅基保洁、蔬菜种植无序、侵占河道等问题的解决纳入“美丽约定”内容,并配套制定和美宅基长效管理条例、美丽约定及月考制度;其本质是通过群众语言诠释法中权利与义务,实现最大范围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规范,从而形成高效的治理合力。与此同时,“美丽约定”的落地需要明白人来带头,通过严格选拔“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通过村民自治、法治宣讲、矛盾化解、法律学习等,以自身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村里民主法治、美丽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力量。
在这一机制的激励下,迎龙村持续开展村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空间布局、夯实生态基底,农村环境有了质的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村组·和美宅基”。
但创建一时易、成效巩固难,为确保长效管理落实到位,避免产生整治—回潮—再整治的不良循环,2019年,迎龙村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等章程,并制定了“美丽约定”长效管理制度,“迎龙公益服务社”应运而生。服务社以实现村委减负、社会组织增能、村民群众受益为目标,300多名成员均为有劳动能力及意愿的本村村民,根据工作量获取相应报酬,从事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睦邻服务、环境长效治理、生态旅游项目等;这种以“群众带群众”“以工代赈”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村民报名参与到自治活动中来,在打造生态底色的同时,有效激发了村民的自治意识,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社区治理和农民增收致富“双轮驱动”的新路子,村民有了获得感、幸福感,对村里干部有了认同感,很是赞许,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可谓一举多得。
信访代理:法治力量促民生福祉
2020年12月的一天,一条信息在朋友圈内广为流传:自2021年1月1日起,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前往二、三级医疗机构看诊的,不用再办理转诊手续了。“农保”百姓看病不用再绕弯弯了,这一普惠全市农保人员的好政策,正是源自迎龙村“信访代理”机制的推动。所谓信访代理,是近年来由奉贤区信访办在迎龙村创新试点开展的一项工作制度,旨在将信访工作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努力实现群众“最多访一次”,把群众关注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在村居生活驿站、村(居)委会信访代理服务站、睦邻四堂间信访代理服务点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作为“信访代理员”的迎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天舒在走访和“人民建议征集”过程中发现:全村60岁以上老人有930人,患重病的有30人,很多老人反映,农村合作医疗(现已转入城乡居保)就医转院必须先去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转诊单,而城镇医保则可以直接去医院就诊,本质上,差异化的转诊制度是为了实现分级诊疗,但对农村的老人来说,的确是增加了其就医成本。
2020年7月,当市领导来到柘林镇开展接访下访工作时,李天舒提出将居保病人转诊手续制度进行优化的人民建议,市领导表示会将此项建议摆上议事日程,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让这一惠及无数“沉默的少数”的好政策落地实施,“信访代理”发挥了助推力的作用,也为进一步畅通百姓信访与谏言渠道增加了的重要一环。
三治融合:乡村文明善治开新花
早在2014年,奉贤区首次试点建设的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就在迎龙村,它不仅解决了“空巢”以及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就餐难问题,更为老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让老人们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结合宅基睦邻四堂间,迎龙村还建立起“宅基议事堂”民主议事平台,由村民民主推选宅基上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小组长等,负责宅基议事堂的日常议事活动,村内“两委”班子成员或条线干部任联络员,通过巡查和协商,全力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迎龙村也由此在2021年底获得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获此殊荣的上海市仅有三家。
如今的迎龙村,1个党建服务站、1个党群生活驿站、3个宅基课堂、5个党建微家、7个睦邻点、15处宅基议事堂,构架起“三治融合”的四梁八柱,让法治精神、文明新风、美育德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迎龙村将发展龙舟文化融入到党建引领下的精神文明内涵提升上,每年六月,端午主题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如火如荼,村民以饱满的精气神参与“奉贤区最美河道”龙湖上的龙舟赛。乡村美育,德化人心,迎龙村把“贤美文化”融入到为民精细化服务之中,先后组建了党员公益志愿服务队、爱心关爱志愿服务队、医疗关爱志愿服务队、老龄关爱志愿服务队、妇女维权志愿服务队等8支志愿服务小队,打通了服务村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践,营造了“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泛舟烟雨菛垄,又见炊烟袅袅,迎龙人的幸福感溢于言表,流露于举手投足之间。法治是他们的底气,更是这个南上海美丽乡村最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