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达国家长期重视旅游消费。近年来,国内也越来越重视扩大旅游消费。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对扩大旅游消费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尽管如此,国内一些地区发展旅游消费的思维还有很大局限,还在狭隘地理解旅游消费。
与旅游发达国家的全面旅游消费相比,一些业内人士仅仅把旅游消费的内容定义为住宿、餐饮、交通、娱乐、门票消费等,而把旅游消费中最重要的旅游购物消费排除在外。更可怕的是,影响和主管旅游消费的一些关键人员存在这种狭隘的理念,甚至以各种方式抵制发展全面旅游消费。
一些地区的旅游主管部门存在狭隘认识,认为发展旅游消费中的旅游购物消费涉及面广,需要多方参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困难;推动旅游购物、旅游商品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做成;即使某一地区的旅游购物发展得很好,也不容易显示出政绩,与之相比,抓旅游产业的其他环节要相对简单一些,还能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旅游主管部门的政绩。
还有人的觉得即使花了很大力气去发展旅游购物、旅游商品,发展得好,主管部门也不见得有功,其他部门还会说你乱插手,结果是费力不讨好;如果忙了半天旅游购物、旅游商品还没搞好,更容易落一堆埋怨,如果此时又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理解,就会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加上目前的旅游购物统计口径中,只是统计旅游购物中的部分旅游商品,主要是旅游纪念品,并不是全面统计旅游购物消费,也诱使一些主管部门对旅游购物统计口径以外的旅游购物消费视而不见。
有些地方的做法是一叶障目,认为旅游购物就是旅游纪念品的消费;有的地区的旅游负责人,干脆把旅游购物排除在旅游消费之外。而一些专家学者也不接受旅游消费中包含旅游购物消费的理念。
这首先与旅游购物研究的复杂性有关。由于旅游购物、旅游商品的研究涉及学科广,习惯于传统旅游研究的人很难去创新研究全面旅游购物消费。另一方面,旅游购物消费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战性,研究成果需要经过旅游购物市场的检验,脱离市场的闭门研究很难得到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此外,现在一些旅游专家,明里暗里都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咨询机构,承揽着各级政府、各种旅游项目的策划、规划、设计工作,对传统的旅游开发项目已经轻车熟路,如果把旅游购物纳入其业务之中,或使他们的权威性减弱,或因难度大、投入大性价比不高,或是难以继续做“行活儿”,经不起市场的检验。这使得一些专家不再为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说话,而是为能挣钱的理论说话。结果造成虽然关于旅游消费的研究很多,但对旅游购物的研究却很少。
对于社会上普遍反映的境内外在旅游购物消费时差距巨大的问题,一些专家学者仅认为此现象与关税高,国人出境旅游购物是为了图便宜有关,而忽略了人们之所以愿意把钱花在境外,是看重了所买东西的品质、品牌等。这些“关键人”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些地区旅游购物消费政策、措施的制定,影响着旅游商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商业实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导向。造成一些地区旅游消费中的旅游购物收入很低。
真正实现旅游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关键人物”先从自己改起。只有树立大局意识、为民意识、市场意识,求真务实、无私无畏,才能破除狭隘观念,实现旅游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旅游业,不能只盯着游客人数又增加了多少,还要让游客住得好,吃得吃,玩得好,买到满意的商品。只有发展全面旅游消费,才能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